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!河南省26個紅章推進“綠色工廠”、“綠色園區”建設!
發表時間: 2023-02-10 14:06:15 內容分類 地方政策 瀏覽次數:57
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!河南省26個紅章推進“綠色工廠”、“綠色園區”建設!
發布日期:2023-02-09 瀏覽次數: 97 次
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!河南省26個紅章推進“綠色工廠”、“綠色園區”建設!
近日,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26個部門聯合印發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以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為主線,對全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進行全面部署。《方案》明確,到2025年,許昌、鄭州、洛陽、三門峽、南陽和蘭考等“5+1”地區達到國家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要求,6個以上省轄市(含濟源示范區)達到省級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要求,其他省轄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建設成果,黃河流域“無廢城市”示范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。

《方案》部署了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:
一是強化頂層設計,健全固體廢物政策制度體系。二是推進工業綠色轉型,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快農業農村綠色發展,提高農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。四是踐行綠色低碳生活,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源頭減量。五是嚴格防范環境風險,提升危險廢物綜合治理能力。六是加強區域協同,建設黃河流域“無廢城市”示范區。七是深化改革創新,提升固體廢物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。
《方案》任務中重點提出推進工業綠色轉型,持續推進“綠色工廠”“綠色園區”等建設。提升工業固體廢物、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。

發展綠色低碳產業
以“三線一單”為抓手,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,從嚴把關危險廢物產生量大且處置困難的項目。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布局發展未來產業。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持續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,推行綠色產品設計,構建綠色供應鏈,持續推進“綠色工廠”“綠色園區”建設。深化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,實施有色金屬、建材等行業綠色轉型發展。嚴格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,鼓勵涉固體廢物企業開展自愿清潔生產審核。鼓勵尾礦、共伴生礦填充采空區、治理塌陷區,推動實現尾礦就地消納,建設“無廢礦區”。
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
加快推進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、資源循環利用基地、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、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。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,拓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途徑,推動尾礦等高附加值綜合利用。全面摸底調查和整治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和堆存量,加快歷史遺留問題解決。
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
大力發展綠色建筑,積極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技術,倡導綠色施工,促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。推進建筑垃圾分類收集、分類處置,鼓勵就地就近利用建筑垃圾,推廣許昌“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、特許經營、循環利用”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。
《方案》還指出,要突出示范引領,發揮鄭州國家中心城市、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引領作用,打造鄭州“無廢”特大城市的中原樣板,建設洛陽“無廢礦區”、三門峽“無廢工業”、蘭考“無廢鄉村”三大樣板,彰顯區域標桿樣板特色。要推進“一圈兩區”協同發展,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地區(開封、新鄉、焦作、平頂山、漯河)突出城鄉統籌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,促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業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;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(濟源)、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(安陽、鶴壁、濮陽)以推進傳統產業“無廢”轉型為著力點,突出老工業基地轉型,加快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,形成功能互補、共享共治、協同共進的“無廢城市”發展模式。其余各市縣要梯次跟進,最終實現全省全域建成“無廢城市”。
《方案》要求,開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省轄市及縣(市、區)要建立政府主要領導牽頭、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的工作機制,設置工作專班,建立健全日常工作調度、評估、考核機制,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。省直有關部門要組織調配技術力量,建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專家庫和技術幫扶組,加強對各地區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工作的支持和指導。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活動,提升公眾對“無廢城市”的認知度,動員引導全社會參與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。
開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是黨中央、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既協同推進水、氣、土污染治理,又有助于解決這些領域治理后最終污染物的利用和無害化處置,在“十四五”時期拓展和深化河南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、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、建設生態強省具有重大意義。2022年4月,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《關于發布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名單的通知》,將河南省鄭州市、洛陽市、三門峽市、許昌市、南陽市和蘭考縣納入國家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名單,其中許昌市作為第一批“11+5”試點城市之一,積累了較好的經驗,為河南省全域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打下好的基礎。
《方案》全文如下:















來源:河南省生態環境廳
分享:
中國砂石協會
2023年02月09日